【科普专栏】小儿过敏性紫癜
发布时间:
2025-02-28
来源:
“医生医生,你看看我孩子怎么了?”,随着一阵焦急的呼喊,一位母亲抱着泪眼汪汪的孩子冲入儿科诊室。经了解,孩子近三天双下肢出现紫色斑点且逐渐增多,惊吓之余,母亲立刻带孩子前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小儿过敏性紫癜。
概念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综合征,以皮肤紫癫、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蛋白尿等肾脏损伤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性疾病。病程一般约1-3个月,少数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
2-8岁的男童、有链球菌呼吸道感染病史者、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者为该病的多发人群。
临床症状
1、皮肤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性紫癜出血点、大面积出血斑。
2、可能存在关节肿胀、疼痛感。
3、部分小儿会存在腹疼,主要由于肠道血管发生炎症,导致肠部痉挛和疼痛,严重时可以出现肠绞窄、便血。
4、可能出现肾脏毛细血管炎损害,一般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脏损害,同时还可能出现反复紫癜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
病因
1、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导致小儿过敏性紫癜。感染会引发免疫反应,使血管壁受损,从而出现紫癜。
2、食物过敏:部分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如鸡蛋、牛奶、海鲜等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紫癜。发现并避免过敏原是关键。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引发小儿过敏性紫癜。
4、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5、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小儿过敏性紫癜。
治疗
一般治疗
皮疹明显时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祛除致病因素,如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等。有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时,适当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大量出血致贫血时对症输血。
对症治疗
如出现消化道出血、血管性水肿、严重关节炎等,建议泼尼松每天1~2mg/ kg ,分次口服,或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每天2~10mg/ kg 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严重过敏性紫癜肾炎可在激素使用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等。
抗凝治疗
(1)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每天3~5mg/ kg ,或每天25~50mg,每天1次服用;双密达莫每天3~5mg/ kg ,分次服用。
(2)肝素:如伴明显高凝状态,可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每次0.5~1mg/ kg ,每天1次,持续7天,同时检测凝血功能。
其他
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每天0.5~1.0mg/ kg ,分次服用,可改善肾损害所致高血压;针对明显蛋白尿,可考虑加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如蔡普生,每天10~15mg/ kg ,分次服用,可缓解关节症状。严重消化道症状或紫癜性肾炎,必要时可选择血液净化治疗。中成药如黄芪颗粒、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等,可辅助补肾益气和活血化瘀。
预防
1、加强儿童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等。
2、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一旦发现过敏原,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3、在使用药物时,家长和医生需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4、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家长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5、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